初春的牧野大地,从田间地头到项目工地,从商场超市到工厂车间,一派生机勃勃。河南省新乡市政协委员、平原商场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朱岚岚,与该市原阳县齐街镇东川村村民李香萍一家,以“今日之我,胜昨日之我”各自忙碌着。
朱岚岚和李香萍一家,生活环境和人生轨迹完全不同,缘于“苹果”,一见便相知,相知成牵挂,毫无刻意。
没有世俗的杂质,人格的维度和张力贯穿其间,在她们的交往中,洋溢着纯净而温馨的力量。精神的丛林很广,家和国的情怀,在她们的交往中,流淌着如水的穿透力。
时代画卷的底色是人心,民族复兴的关键是精神,“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”,今天我们一起聆听朱岚岚与一个农民家庭的故事。
一
2021年的冬天其实来得并不早,初冬的“小阳春”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,只是在冬至前后气温骤降。看着阳光明亮,但水泼地上瞬间结冰,几天不化,农民管这叫“晴冷”。
就是在这样一个“晴冷”的上午,平原商场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——李香萍和她的一双小儿女,还有她的公公郑超忠老人。他们提着扛着抱着一个个编织袋,有新磨的玉米面,新碾的麦仁儿,一粒粒挑拣出来的没有虫眼儿的花生,还有一兜自家蒸的馒头,接待室里,顿时充满了一股田野的气息。
朱岚岚熟悉这种气息,也喜欢这种气息。
李香萍带来的还有一面锦旗:“社会责任归于己任 助农扶困情系乡亲”——她家5亩苹果园里的滞销苹果,在朱岚岚的关心下,被平原商场高于市场的价格包销了,她是来感恩的。
李香萍一行到来之前,朱岚岚已经贴心为他们每个人量身选好了羽绒服,希望能在寒冷的冬天,为他们抵御一点风寒。
一家三口穿上新鸭绒衣 张建法 摄
朱岚岚近几年结识了许多农民朋友,种甜瓜的,种葡萄的,种红薯的……他们要么是带领村民致富的村干部,要么是规模化种植的合作社负责人。因疫情,因洪灾,或因市场预判偏差造成的农产品滞销,最后都被平原商场“爱心”消化了。
李香萍是朱岚岚的新朋友,去年夏天两人才认识。李香萍既不是村干部,也不在合作社,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,种苹果的。两人的相识缘于李香萍的一封求助信:几年前丈夫病逝,她一人带着4个孩子,生活有些艰难。急迫的是,5亩地的苹果眼看该采摘了却没有销路。了解到平原商场帮农助困的事迹后,她大着胆子给朱岚岚写了一封求助信。
朱岚岚,一个兜兜转转始终在高楼与霓虹间穿梭的城市妞。象牙塔里走出来,大舞台上写人生。工商界里业绩不让须眉,社会担当声望更具影响,刚毅中不乏娇弱,温婉中又具果敢的知性女子——
李香萍,一个从娘家田野走到婆家田野的土生土长的农村妞。中学一毕业就摸爬滚打在土地上,她人生的舞台以生活的村子为中心,只辐射了方圆几十里,只熟悉庄稼气味和泥土气味的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——
两个人的经历没有一点“相似度”,她们的人生轨迹原本也不会交叉,但缘于一封求助信,朱岚岚结识了李香萍。交往过程中,朱岚岚被这个农村妇女身上的那种“咬着牙、含着泪,笑着奔忙、笑着生活”的坚韧的品质深深打动,由此开启了她与李香萍、与这个农民家庭的温暖故事。
二
李香萍上世纪70年代出生,20岁时,由李庄的娘家,嫁到了东川村的婆家。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,丈夫肯干,她也勤快,都能吃苦。夫妇俩除了种地,主要靠打夯(农村盖房子夯实地基)增加收入。2014年,夫妇俩用几年的积蓄,加上借的一部分钱,建起了一座两层小楼。但搬进新家没几个月,丈夫就因病去世,给李香萍留下了4个孩子和近20万元的债务。丈夫去世时,大女儿刚上大一,一年光学费就近2万元。大儿子十三四岁,正是叛逆期,加上父亲离世给他造成的创伤,折腾得李香萍身心俱疲。两个小的一个5岁一个3岁,都还不懂事。
李香萍与志愿者一起装箱 张建法 摄
最让李香萍纠结的还是苹果园。丈夫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,原打算到他45岁时就不再打夯了,这活儿太苦,半辈子都生活在“咚咚咚”的夯声中。于是提前栽植了5亩地的苹果树苗,等他“退休”时,苹果正好挂果儿。到时候,在果园盖间小屋,旁边种些蔬菜,再养一20只小柴鸡,夫妇俩的后半生就这样度过了。
谁知,果树刚栽上一年多,丈夫就去世了,离45岁还差两年。如果她接手管理苹果园,就意味着放弃打夯。打夯虽然辛苦,但收入比种地强。但如果将小果树刨了,她又不忍心,那是丈夫后半生的愿望。
公公看出了儿媳的心事,主动承揽了苹果园。这个果园,对李香萍来说,是对丈夫的念想,对老人来说,又何尝不是对儿子全部的感情寄托?
原本对果树一知半解的郑超忠老人,硬着头皮学起了繁琐的果树管理技术。他不会开奔马车,只会蹬三轮车,5亩果园的鸡粪、豆饼、复合肥,都是他一车一车蹬去的。老人还在树趟里种上大蒜,大蒜收了种花生。村民们谁上晌再早、下晌再晚,都能看见老人在果园里忙活。累了,就坐果园边休息一下。有时,会坐很长时间,晚霞都落尽了,星星都出满天了,果园里的蛐蛐儿都开始鸣唱了,老人还坐在那里。果园的前方,是儿子的坟头。
李香萍继续打夯。到谁家打夯,人家帮忙把夯从奔马车上卸下来,干完活儿,人家再帮忙把夯装上车。她没事也发发“朋友圈”,时间大都是凌晨,配文配图都很单一:一个小黄瓷盆里是泡好的方便面,配文是“装箱结束,成绩不错”,时间是凌晨2点,这是刚从蔬菜批发市场回来,蕃茄装箱都是这个时间;还是那个黄瓷盆,里面有几个荷包蛋,配文是“吃完出发!”时间是凌晨5点,这是要到路程较远的村子打夯;寒冬,暮色阴沉,一条空荡荡的路无限延伸,配文是“收工,回家!”,这是丈夫刚去世时,她打完夯回家时拍的一张图片。以前都是丈夫开车她坐车,一起走、一起回。如今是她自己开车,一人走、一人回。
还有一个场景,“朋友圈”里看不到。李香萍每次给小麦浇水,排队用井时都主动排在夜间。夜晚很安静,将水引流到麦畴后,她就偎依在地头丈夫的坟边,想跟丈夫说说话儿。但她也不知道说些啥,总归是那三个字:“可难呀,可难呀……”远处夜鸟鸣叫,大地月光普照,麦苗嗞嗞地吮吸着水分,好几次,她蜷缩在土堆旁就睡着了。
三
李香萍给朱岚岚最深的印象是她的笑容,还有她的口头禅:“没事儿、没事儿。”但同为女人,同为母亲,同为女儿及儿媳,李香萍生活得有多艰难,朱岚岚能深深体会到。
作为一家大型企业的总经理,掌管着3000多名职工的“命运”,还担负多项社会职务,在别人眼里,她应该是风光无限的。但个中滋味,只有她自己心里最清楚。
近些年,数字经济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,线上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不断提升,加上两年多来新冠肺炎疫情反反复复,还有去年突如其来的洪灾,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并冲击着实体商业,这都是她需要深度思考并及时解决的问题。
一路走来,她以清醒的头脑、高度的行为自觉,不惧挑战、化危为机,和班子成员凝心聚力,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和保障企业发展。同时,将能力作风建设融入日常,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尽企之力担当社会责任,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书写“平原人”的优异答卷。
工作,占据了她大部分精力,但作为女人,还绕不开家庭的牵绊。她是独生女,最崩溃的,是家里老人同时住院。
2017年年底,父母同时住院。父亲在内科,母亲在外科,连着两个科室的是个长廊。她先到母亲的病房,跟母亲说:“没事儿,家里好着呢,俺爸好着呢……”出了母亲的病房,穿过长廊,走进父亲的病房,跟父亲说:“没事儿,俺妈好着呢,你放心吧……”那段时间,班子成员开会都在半夜,因为白天一整天她都得待在医院。
2021年初,公公住院需要做手术,爱人请不下假,作为总经理的她,又能向谁请假?但她去医院,两个孩子就无人看管。没办法,她在家里装了两个摄像头,让大的照看小的,她在手机上“看管”孩子。哪料想两个孩子意外受伤,她吓傻了,哭着喊着语无伦次地给爱人打电话……
在她疲惫的时候,有爱人的肩膀可以依靠,所以她更能理解李香萍的不易。所以接到李香萍的求助信后,她随即派人去家访,平原商场要尽可能多地对这个家庭进行帮扶。
四
初秋的乡村,田野是金黄的暖色调,果实都在等待收获。
2021年9月14日清晨,东川村热闹起来,由朱岚岚带队,组织平原商场90多名党员及志愿者,来到了李香萍家的苹果园。整齐服装,党徽闪耀,映衬的是一张张充满活力的脸庞。
现摘现装 张建法 摄
现场,采摘的采摘,运输的运输,过秤的过秤,装箱的装箱,一直干到下午1点多,5亩地的苹果才采摘完毕。
此时,朱岚岚因紫外线过敏,脸部开始红肿而刺痛。她忍着疼痛,仔细查看园子里苹果是否摘完,当看到间种的花生因踩踏倒伏时,赶紧让郑超忠老人估算一下损失。老人说花生正好该起了,没一点儿损失。朱岚岚仍交待工作人员“处理好”,最后将1000元作为补偿硬塞到老人手里。
苹果园里助农忙 张建法 摄
其实,当天采摘苹果只是一项内容,另一项内容则是平原商场的主题党日活动。从城市走向村庄,从商场来到田野,思想作风教育与义务劳动融为一体,此次主题党日活动,形式别具一格,意义更为深远。
现场,朱岚岚向大家介绍了李香萍一家的状况。这个家庭虽遭不幸,但这一家人勤劳、坚韧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,值得每位同志学习。李香萍除了打夯,同时还打几份工;郑超忠老人70多岁还学习果树管理技术,独自打理一个果园;就连得过脑血栓的婆婆,腿脚不灵便,用双手还将果园收获的大蒜一个个剪茎除须、装袋;将带秧的花生一粒粒择下来晾晒;大女儿用几年时间成功考取了幼儿园、小学、中学3个资格证书,已从乡村小学应聘到原阳三中,目前正准备教师编制考试。这家人不等不靠,活得刚强,活得有尊严,这是最打动朱岚岚的地方,也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党员。
田间地头的助农党日活动 张建法 摄
五
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,拥有22年党龄的朱岚岚有所思有所想有所为,将“乡村振兴”作为完善人生的又一课堂,用实际行动阐释共产党员的先锋精神。
乡村振兴,第一要素就是农民自身的产业发展,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,不管是单干还是合作社,畅通产销渠道特别关键。农民会种、会养,但不擅长销,这就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,还需要政府部门适当调控,这是一个大课题。作为市政协委员的朱岚岚,以此作为课题深入调研,并将成果作为提案在“两会”上提交。
脚下沾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。进村委,到农家,进特色大棚,到麦田、果园,无论在原阳县路寨乡、桥北乡,还是延津县王楼镇、丰庄镇,都有朱岚岚的身影和足迹。经济上支持,产业上助力,从扶贫扶智到乡村文化建设,带领企业践行新时代民营企业使命,朱岚岚一直在路上。
党徽与硕果交相辉映 张建法 摄
只有乡村真正振兴了,像李香萍这样的家庭,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窘迫的状况。目前,朱岚岚能做的,就是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。
李香萍也给自己打气:“也作难不了几年了。”她还能再打几年夯,起码干到50岁。大女儿能挣钱了,还有希望考上正式编制,考几年了都是面试没过。大儿子也懂事了,知道学习重要又重回学校,虽然一年2万多元的学费让她有些压力,但孩子走上了正道比啥都强,不然她对不起没享过一天福就去世的丈夫。
唯一对不住的就是公婆,两位老人本该享享福了,却被自己拖累了。大前年,婆婆脑血栓治疗出院后,她留了个心眼儿,将1万元作为“压箱底”存起来,这是为防老人不测“办事”时用的,她知道家里窟窿大,怕到时措手不及。所以再急用钱,去找旁人筹借她都不动这笔钱。虽然丈夫不在了,也得让老人“走”得风风光光。
其实,李香萍去平原商场之前,只知道岚岚妹子是个经理,但不知道经理到底是多大的领导。踏入平原商场的大楼她才知道,岚岚妹子管理着这么高的楼,管着几千人的吃喝拉撒。自己操持一个小家都恁难,妹子比她还不容易,她都替岚岚妹子发愁。
春节前,是商场销售黄金期,全年工作开局之重要节点,总结2021年工作成效,部署2022年规划目标实施步骤,政协提案调研形成最终报告,朱岚岚的日程表上满满当当;平日里打工的地方放假了,白天在村里养鹅场干活,晚上在亲戚家蒸馍店帮忙,李香萍奔波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歇。
年味儿愈浓,牵挂愈切。1月27日,坚守疫情防控岗的朱岚岚,抽调平原商场党委委员李漫与朱优优等人,满载着米、面、油、奶等年货踏上了前往李香萍家的“探亲”路。
朱岚岚送的羽绒服,李香萍和孩子们都穿在了身上。这样价格的服装,一家人平时连想都不敢想。公公在苹果园干活儿,不舍得穿,怕被树枝挂破,说过年时再穿。走在村子里,一有机会她就向别人介绍身上的新羽绒服:“岚岚妹子买的。”孩子们则说:“新乡姨姨买的。”
闲下来时,李香萍会时常想起岚岚妹子,想起那座高耸壮观的大楼,想起那里有一群充满爱心的兄弟姐妹,心里就会甜甜的,暖暖的。甚至,想到新乡这座城市,身心都会涌起一丝丝的温暖!
编后语
两位女性,不同的生活经历,不同的人生轨迹,但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勤劳、刚毅、隐忍、善良等传统美德,在两人身上都得到了充分的诠释。磨难中历练自己,困境中激励自己,用女性柔弱的肩膀,扛起了各自的一个“家”。
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。两位女性,在热闹的都市,在恬静的乡村,带着穿透时光的坚强,过着彼此的日常。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女性,她们与男人一样,为小家打拼,为大家奔忙,其奋力生活的轨迹,真实反映了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日常,如此普通,却描绘着新时代美好、和谐、幸福生活的美丽画卷;如此平凡,却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和传承底色。
两位女性,只是这个奋进新时代的一个缩影,向她们学习!向她们致敬!(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建法)(原载于2022年2月25日《新乡日报》1版)